學術不端之痛:審稿人惡性竊取稿件擅自發表!
12月13日,美國期刊《內科學年鑒》(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)同時刊出兩篇文章,直指近期發生的惡性論文剽竊事件。令人驚訝的是,抄襲并發表論文者竟是該刊的審稿人,所抄內容正是早些時候被審查的稿件。原作者直言不諱地發表了至剽竊者的信函,期刊也發表社論表明了立場。
在科研領域,抄襲、剽竊等高智商盜竊行為顯得比日常生活中更為常見。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,此類行徑可能難以得到應有的制裁。不過,正義的聲音總會吶喊出來,《內科學年鑒》就*近一起極為惡劣的審稿人剽竊行為做出了官方回應,希望這不僅能夠讓讀者明白事件的嚴重性,同時以儆效尤,杜絕此類行為的發生。
Michael L. Dansinger, MD, MS
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
2015年6月,波士頓塔夫茨大學的醫學博士Dansinger和同事向《內科學年鑒》提交了題為“One-Year Effectiveness of the Atkins, Zone, Weight Watchers, and Ornish Diets for Increasing Large High-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 Levels: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Trial.”的論文。在經過了外部同行評議后,期刊編輯決定拒稿,并將決議于2015年7月反饋給作者。
時隔一年,2016年8月,Dansinger突然發現了令人震驚的情況。今年2月23日發表在EXCLI Journal上的一篇文章幾乎和他們此前遞交給《內科學年鑒》的稿件如出一轍。他很快意識到,這很可能是《年鑒》的審稿人剽竊了他們的稿件內容,擅自發表。于是他很快聯系了期刊編輯。
EXCLI Journal 上的涉事論文
經確認,EXCLI Journal上該文章的一名意大利作者確實曾為《年鑒》審稿。《年鑒》聯系了其本人,他對此供認不諱。EXCLI Journal也同時獲悉此事,于2016年9月將該文撤稿。
按照通用的學術不端處理建議,《年鑒》聯系了涉事人在文章所列機構的領導。該機構承認知悉了此事,但并未就如何處理做進一步說明。
事發后涉事者的撤稿函
從《內科學年鑒》的社論來看,這一事件在多個層面暴露了嚴重的問題。
首先,負責同行評議的審稿人應確保稿件的機密性。在文章正式發布并可以作為信息源引用之前,他們應避免在審稿過程中獲取稿件內容以供自己使用。
**,該審稿人明目張膽地竊取了他人成果,并幾乎原封不動地抄襲了文字、表格和圖示。
第三,該審稿人編造了一組并不存在的歐洲病患,這是極為惡劣的行為,可能會導致其他人參考這些偽造數據并做出臨床決定。
第四,這篇剽竊文章擁有多位共同作者。這些作者同樣應當受到譴責。他們列上了自己的姓名,但顯然沒有做出任何科研貢獻,甚至沒有對該研究是否真實存在做過驗證。
《年鑒》編輯部對此也深感困擾,他們選擇并信任的審稿人竟然會做出如此道德敗壞之事。盡管以往沒有經歷過類似的事件,但期刊對此事的態度還是非常明確。
與此同時,受害人Dansinger博士也以“Plagiarist”為抬頭,寫了一封富含激情的***,痛斥這樣的學術不端。他指出,這一行為對雙方都帶來了傷害。這一成果基于他們先前的工作,從概念雛形到論文形成歷時5年,相當于4000個小時的工作量。被抄襲的分析方法也是其同事花費多年才建立起來的。而受到傷害的不僅是雙方人員,還包括抄襲者的機構、學者對同行評議過程的信任,以及公眾對醫學研究的信任。
字里行間,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憤怒。不過Dansinger博士也做到了理性處置,他希望將這一事件公開,為科研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,也希望抄襲者能夠改邪歸正,將來為學術界帶來積極的影響。